我们如今的法律条文、商业合同都由文字编写,而数字程序、智能合约则由代码编写。二者看似不同,实则都是人类制定规则的工具——正如远古人类用甲骨文记录约定,现代人用合同约束行为,文字与代码本质上都是公认的“符号共识”。 文字的特点是灵活多变,一个词往往有多重含义。比如“公平”,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理解和解释。这种文字产生的模糊性虽能适应复杂的社会场景,却也可能被人钻空子;而代码基于0和1的二进制逻辑,非黑即白:智能合约一旦部署完成,就会严格按设定执行,不会因情面或权力而改变。中本聪发明比特币时,正是想借助这种确定性摆脱银行与政府的控制——无人能随意印钱,无人能篡改交易记录,所有人在同一规则下参与交易。
当少数银行家能通过货币政策影响全球经济时,个体在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被压缩到了极致。比特币(BTC)最初的目标是“去银行、去政府”,旨在让金钱摆脱银行控制,让每个参与节点都拥有平等的记账权,无人能独断专行。 以太坊(ETH)则更进一步——它试图将这种权力重构延伸到更广阔的商业领域:去除所有中心化控制者,把规则从少数人手中夺回来,交由全球参与者通过数学和共识、用代码执行,无人能再独断专行。
2013年,以太坊联创人Vitalik Buterin作为网游爱好者,发现中心化大公司的控制欲同样会遏制个人创新——比如网络平台公司可随意修改服务条款,开发者可能因商业竞争被封禁,用户数据沦为盈利工具。以太坊通过智能合约(Smart Contracts)平台,将商业规则写入不可篡改的代码,让开发者无需依赖中心化公司即可构建应用,任何人都能通过编写智能合约来定义规则,由代码自动执行,控制权回归个体。这种“世界计算机”的构想,用代码构建无许可的商业生态,从技术层面保障创新自由。
区块链技术用分布式节点的协同控制替代了中央集权,这与法律中的“分权制衡”逻辑相通:就像三权分立通过相互监督防止独裁,区块链的共识机制通过节点博弈防止单点控制。
人类存在控制欲是天生的,而且现有技术尚无法消除;去中心化的目标不是消灭控制,而是让控制更透明、更公平。正如文字从曾为祭司专属的甲骨文,演变为全民共享的交流工具,数字代码也正从程序员的专业领域,转化为大众可参与的规则语言。当每个个体都能通过代码行使权利主张时,人类或许能在控制欲与自由度之间找到平衡点。